理想i8作为理想汽车继MEGA之后推出的第二款纯电车型,也是品牌首款纯电SUV,新车的推出不仅承载着品牌在纯电赛道破局的关键使命,也推动着理想在车型矩阵上进一步完善。目前理想i8已经正式上市,售价32.18-36.98万,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款车型是否有实力带领理想加速完成电气化转型。
产品力解读:
作为一台定位家用的中大型六座纯电SUV,理想i8有着5085*1960*1740mm的车身尺寸,轴距为3050mm,车内采用了2+2+2的六座布局,可观的尺寸为车内也带来了宽裕的纵横向空间,其中三排腿部余量达到780mm,后备厢容积可扩展至1800L,方便了日常家用不同的出行场景。
而在三电系统方面,理想i8全系均采用了双电机四驱结构,前后电机分别为150kW和250kW,整车基于800V平台架构进行打造,配备了90.1kWh和97.8kWh两种容量的电池组,CLTC工况下对应有670km和720km的纯电续航里程。整车还配有5C超充接口,在10分钟便可补能500km。
而在大家较为关注的智能化方面,座舱内依旧延续了L系列的内饰设计,双联屏内部配有理想家族的智联车机,并且融合了MindVLA司机大模型,配合英伟达Orin-X芯片(高配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和禾赛激光雷达,能支持高速NOA和城市NCA智能领航功能,同时全场景的自动泊车也支持,提升了日常的主动安全。
而在外观设计上,理想i8融合了理想MEGA和理想L系列的设计风格,前脸机盖和前挡风都有着下倾的角度,同时前脸采用分布式设计,星环状的灯带设置在了前挡风下方,与车头分体式灯组形成了前卫的灯效组合,前格栅还采用了主动进气设计,对于整体风阻还有提升。
车侧则保持了相对修长的设计,同时车顶和车柱均采用了熏黑处理,形成了双色车身的视觉效果。车尾则与L系列几乎一致,星环状的尾灯呼应了头灯的灯效,后包围保持了相对外扩的结构,从侧面看也有清晰的起伏感。
竞品对比:
从理想i8的定价和车型定位来看,后期需要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主要有两款,包含即将推出的特斯拉Model Y L和蔚来ES8。根据目前的车型信息,特斯拉Model Y L在尺寸加长后与理想i8直接竞争,同时车内采用6座或7座布局,但从目前曝光的内饰谍照来看,特斯拉Model Y L在家用属性强调上没有理想i8强,同时更大的溜背幅度可能影响第三排的乘坐体验。不过特斯拉还是有一定优势,毕竟在懂车帝刚刚完成的智驾测试中,特斯拉取得了碾压式的领先,同时其品牌号召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而与蔚来ES8相比,理想i8的优势主要在于超充技术与家庭场景的表现上,理想i8 800V平台支持5C超充,仅需10分钟便可补能500km,大幅缓解了长途出行的续航焦虑。而在车内设计上,“彩电+沙发+冰箱”的家用化标签增强了日常家用的舒适性。蔚来ES8的强项则集中在性能和豪华感上,双电机版本可输出653马力和850N·m的动力数据,在性能上优于理想i8,蔚来ES8主打换电模式,以另一种方式解决了补能痛点。
定价策略与销量前瞻:
理想i8 32.18-36.98万的定价低于理想MEGA,对比同级竞品,这个定价区间低于蔚来ES8和特斯拉Model Y L,在性价比上有一定优势。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理想i8在预售阶段遇上了一些舆论压力,部分网友甚至直言“超30万难成爆款”,反映市场对纯电车型性价比的苛刻期待。
从销量目标来看,理想将2025年纯电车型的销量定为12万辆,其中理想MEGA目前预计仅能完成3万辆,因此理想i8与9月上市的理想i6需承担约9万辆的销售重担,这意味着理想i8需实现月均万辆以上,但目前理想除了面对新势力品牌阵容内部的竞争之外,随着特斯拉新车型的推出,以及小米这样的新势力入局,后期想像L系列时代的躺赢,目前来看难度应该不小。
理想汽车在纯电市场的布局:
理想汽车在纯电领域的布局是其从增程技术向全面电动化转型的核心战略,以i8为起点,通过技术自研+家庭场景+补能基建三支柱模型,推动从增程王者向纯电主力的转型。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
超充网络的实际覆盖效率;
用户对纯电产品的接受度转换;
后续i系车型的差异化创新。
若i8能复现L系列的爆款逻辑,理想或将成为少数横跨增程与纯电的双赛道巨头。
个人观点:
从产品表现来看,理想i8的确是品牌纯电化的务实之作,其核心优势在于对家庭场景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三电体系的领先水平。不过理想i8未来也需面临三重挑战。首先就是品牌认知的固化,目前许多用户都将理想与增程动力相绑定,一提到增程车型选择必然想到理想,而理想i8想要在用户心中建立起全新的纯电标签恐还需要一些时间。
另一方面,蔚来在推出乐道品牌后,对于理想的冲击同样不小,以乐道L90为例,更低的售价同样能获得相对不错的体验,理想i8后期还需证明自己的性价比。最后就是市场竞争了,随着问界M9纯电版等车型入市,纯电中大型SUV市场的竞争恐更为激烈。
总结:
理想i8在技术参数和场景定位上的确具备爆款潜质,但在定价上未能体现“颠覆性”,其成败将决定理想能否真正打开纯电局面,我们拭目以待。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