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莘说
养儿到底防不防老?
这是我在看电影《喜丧》时,一直盘桓在脑海中的问题。
这部电影剧情简单,却直剖很多家庭面对的问题,很真实,也很扎心。
看到最后,我流泪满面,为老太太心酸,也感动于她的善良,在这世上,能够全心全意对你好的人,也就是母亲了吧。
林郭氏已经86岁了,她常年居住在山东枣庄一个山村,这辈子,让她引以为豪的,就是在丈夫去世后,她要饭也养大了6个儿女。
可她也心酸呐,儿女们长大都离开了家,留下她守在山村的老房子。
陪伴她的还有孙子小道,小道是老四的儿子,老四夫妻离异后,把孩子留给了老太太抚养。
老太太每天都会跪求菩萨,保佑儿女们都平平安安,可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却先出了事,在家门口摔了一跤。
眼看老太太生活无法自理,儿女们开始商量赡养老人的问题,可大哥、大姐和老四去别的城市多年,能坐到一起的只有二儿子、三儿子和小女儿。
他们提出送老太太去养老院,老太太不同意,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6个儿女,老了却要去养老院,这是她不能接受的。
但儿女们个个坚持,说定金已经交了,再说也没人有时间照顾她,还是去养老院比较好。
老太太叹口气同意了,只提出一个要求,想去儿女家轮流住一下。
她最先来到老二家,老二媳妇面上对她嘘寒问暖,心里打的却是老房子的主意,她一次次抱怨生活艰难,言里言外都排斥着老太太带在身边的小道。
不得已,老太太来到城里的老三家,可老三媳妇明显不欢迎她,给她准备了专用的垫子和碗筷,好在小孙女对老太太很亲,她在闲聊时问奶奶:“你当初怎么同意爸爸离开农村的?”
“儿大不由娘啊。”老太太回答。
孙女似懂非懂点点头,隔天就收拾衣物去了浙江打工,这让老三媳妇对她更烦,将女儿出走的原因全部怪在老太太头上。
知道自己不受待见,老太太提出要去小女儿家,小女儿对她倒是和颜悦色,只是女婿并不欢迎她,一次家里丢了50元,他认定是老太太偷的。
夫妻俩为此大吵一架,老太太心急,一下子得了笑病,会不受控制地哈哈大笑。
也许是她一生太苦了,老天都看不下去,想让她晚年开心一下,只是,她的笑在儿女眼里是那么的怪异。
兜兜转转,老太太又回到自己的老房子,除此之外,她没有更好的去处。
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儿女对母亲的爱,是有条件的,可母亲对儿女的爱,是无条件的。
老太太一生财富并不多,一套老房子,一个母亲留给她的银镯子,一条还算鲜亮的红围巾,几对绣花鞋垫和一个玉镯子。
在她的晚年,老二媳妇想要那套老房子,犹豫过后,老太太还是把老房子钥匙给了她。
在去小女儿家时,她把那条红围巾给了重孙女,银镯子给了丧偶的孙媳妇,鼓励她重新组建家庭,她知道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生活不容易。
从小女儿家回来,老房子已经被老二家住进去了,她被安排住在牛棚,每天,老二媳妇喂牛时,给她顺便扔一个馒头。
可即便如此,老太太的笑病也被嫌弃,他们总认为老太太笑得诡异,不肯多接触她一点。
有天,老二来看她,老太太拿出几对绣花鞋垫,让他给姊妹们分了,老二问:“娘,你恨我们不?”
老太太又笑了,说:“傻孩子,当娘的怎么会恨自己的孩子呢?”
即便被儿女们抛弃,每天吃不好,睡不好,老太太依然不肯埋怨自己的儿女。
那天,她得知敬老院的床位已经腾出来,老二要将自己送到敬老院了,她把唯一剩下的玉镯子给了老二媳妇。
老二媳妇很高兴,问:“娘,你还有啥好东西?再给我点。”
老太太摇摇头,晚上,她将自己洗漱干净,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跪在地上祈祷:“保佑孩子们都平平安安吧。”然后吃下一把老鼠药。
第二天,她被发现时,身体已经僵硬,手里还紧紧拽着那种全家福。
按照村里的传统,老太太86岁去世,已经算喜丧,儿女们商量着大办一场,请了戏班子又唱又跳,大儿子和大女儿依然没有露面。
大人们边看戏边说笑,小孩子睁着迷茫的双眼。
老人苦了大半辈子养大儿女,却在自己老了时,连张舒服的床铺和一顿可口的饭菜都没有,到底喜的是什么?
这样不对等的爱,也折射出很多生活的现状,养儿防老,到底防的是什么?
网上有这样一项调查:
“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
也就是说,在这一段时间内,我们身边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得到赡养,赡养老人不是简单的让他们吃饱穿暖,而是让他们生活得开心一些。
生活中,有很多儿女长大后,离开老家去外地打工并安家落户,剩下老人孤独地生活在老家,有时摔倒了都不知道。
前段时间,有个老人在家摔倒意外去世,小孙子跟他相处了好几天,要不是工作人员上门调查,还发现不了这个情况。
小的时候,我们牵着父母的手,总是承诺长大后,会好好赡养他们,可自己真的长大了,却在生活压力下,逐渐遗忘了自己的诺言。
只是,父母衰老的速度不等人,有人画了一张格子图。
每一个格子代表一个月,我们一生大约就活900个月,一个老人今年67岁,如果能活到75岁,那么也只剩下8年,也就是96个月。
如果儿女一年回老家一趟,每次待一周左右,只剩下2个月时间。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其实父母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很多时候,却不一定会换来孩子同等的爱。
只是,人活一世,我们要尽量避免遗憾,不要让父母的爱空留等待,父母子女一场,也不该换来未知来世的亏欠。
如果有时间,就回家看看父母吧,不要让父母孤独老去。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